□刘庆功
甘肃省天水市褐石培心幼儿园将彩绘颜料稀释后用于食品制作的恶性事件,截至7月7日晚已造成233名幼儿血铅异常。这个触目惊心的数字背后,既有对幼教行业基本准则的漠然视之,也交织着令人心惊的认知盲区与利益算计。
从麦积区联合工作组查获的三色红枣发糕、玉米卷肠包来看,这些本应充满童真的食物名称,却成了毒害幼儿的“罪证”。彩绘颜料既不能改善口感,也无法提升营养,其唯一作用就是改变食物外观色泽。或许经营者确实存在认知局限——未必清楚颜料中铅元素的具体危害,也未曾想过一次“美化”会酿成孩子终身健康风险。但“不可食用”的标识赫然在目,将非食品原料混入幼儿餐点的行为,本身就已突破了食品安全的基本伦理。这种对警示标识的无视,即便源于真的无知,也是对孩子生命安全的冷漠。
更深层的问题在于,这种“无知”往往与算计共生。用颜料快速美化食物,既能讨好孩子、减少喂食麻烦,又能节省采购成本——这样的利益权衡清晰可见。即便起初对铅危害一知半解,但长期操作中也应对幼儿出现的不良健康反应有所察觉。这种“选择性无知”的背后,是将幼儿健康视为可牺牲成本的冷酷算计:在他们眼中,幼儿的潜在健康风险是“遥远且可承受”的,远不及眼前的运营便利与成本节约重要。
幼儿园法定代表人朱某琳与投资人李某芳的一系列决策,更清楚地暴露了他们在利益面前没了底线,连该有的正确认知都抛到了脑后:从网络平台购买彩绘颜料,到后厨稀释后用于部分食品制作,再到端上幼儿餐桌,全程无人质疑和阻止。这绝非偶然疏忽,而是利益裹挟下的集体失智——明知原料违规却懒得学习安全知识,漠视幼儿生命却抱着“暂时无事”的侥幸,每个环节都在功利算计中默许纵容,成了这一恶性事件的推手。
从事件结果来看,经营者的事业可能因这场事故毁于一旦,这是其行为导致的必然结果,丝毫不值得同情。但每个家庭为孩子血铅数值彻夜难眠的煎熬,那些稚嫩生命可能承受的终身健康风险,却在拷问着社会:当幼教从业者既缺乏必要的安全认知,又充斥着短视的利益算计,我们该如何守护孩子的餐桌安全?
诚然,完善的食品安全教育能填补认知空白,严密的监管网络能筑起制度防线,但这些外部约束终究抵不过内心的敬畏。真正能阻止此类悲剧的,不仅是对风险的“知晓”,更是不为利益损害生命健康的良知,是将“无知”转化为学习动力的责任自觉。唯有让每个从业者明白:无知本是祸根,算计更是祸首,才能让幼儿园真正成为守护生命健康的港湾。
佳成网-佳成网官网-专业股票配资门户-股票配资网站导航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